横店佳荣网配,虽然面积不大,但在中国影视圈却享有极高的知名度。这里被誉为中国影视产业的核心基地,拥有三十多个大型拍摄基地和近两百个专业摄影棚。几乎中国大部分的影视作品都诞生于此,随着影视产业的兴起,横店不断吸引着无数怀揣演员梦的人们汇聚于此。
时至今日,横店已经集聚了约十三万名“群众演员”,这里逐渐成为了一个懒散者的聚集地,也成了许多单身汉的栖息之所。对于那些怀揣梦想来到横店的人来说,王宝强无疑是他们心中的励志榜样。
王宝强出身草根,非科班出身。他小时候在少林寺当俗家弟子,十四岁开始在剧组中做武术替身。直到2002年,这位曾做了四年配角的小人物,终于迎来了人生中的首个主角角色——主演电影《盲井》。随后,王宝强凭借真诚与努力走红全国,成为我国演艺圈中起点极低却又极具代表性的演员之一。
展开剩余82%正是因为有了王宝强这样的先例,许多没有专业影视或艺术教育背景的普通人,选择来到横店谋求演艺机会,使得这里聚集了全国几乎所有非科班出身的群众演员。这些人的学历层次参差不齐佳荣网配,其中只有约20%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,大多数甚至连高中都未完成。
然而,除了真正怀揣梦想的演员,更多人来横店不过是为了“混口饭吃”。对于刚踏入横店的新手,影视城演员公会的培训人员常常说的第一句话便是:“只要你有手有脚,就能在横店混得下去。”因此,许多在外面生活陷入困境的人来到这里,尝试靠做群众演员维持生计。
这里汇集了形形色色的人:曾做微商失败而跑路的、送外卖送得心力交瘁的、对未来迷茫一无所知的,还有那些没有任何专长、难以找到工作的普通人。特别有趣的是,如果你在横店随机找一个三十到五十岁的男性群众演员,他很可能还是一名单身汉。许多人到中年依旧单身,失去了年轻时的锐气,也没有成家立业,横店成为了他们“混日子”的避风港。
也正因为如此,绝大多数群众演员在横店的状态都只是“混口饭吃”。相比其他地方按部就班地上班佳荣网配,横店的群众演员显得自由许多,但这自由仅限于此。他们大多只是在背景里出现,甚至连近景镜头都极为罕见。有时一天拍摄一个镜头,群众演员几乎无需走动,便能混过一天。
无论是怀揣梦想,还是为糊口打拼,绕不开的核心问题依然是“钱”。俗话说,“钱不是万能的,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”。在横店当群众演员,收入是令许多追梦人不得不放弃梦想的关键因素。
横店最特殊的一点在于,只有接到戏才能拿到工资,没戏拍就没有收入。以2023年为例,《极目新闻》追踪了一个名叫郑薇(化名)的女孩,她在6月初到达横店,拍戏的第一天领到了146元的报酬。乍看不算少,但她前两个月共拍了十场戏,累计收入仅1771元,月均不足900元。为了节省开支,郑薇花费1000元租了个简陋的民宿单间,但薪酬依旧难以覆盖生活成本。
当时演员工会的标准是120元/8小时,超时每小时加15元,若有跪拜动作或额外台词,还会获得额外补贴。但问题是,群众演员并非每次都有戏可接,收入极不稳定。郑薇两个月后因经济压力选择回老家,进入一家公司做财务会计。可半年后,她仍旧决定辞职,带着一万元积蓄再度踏上“横漂”之路,追寻自己的演员梦。
如今,横店注册演员人数超过十三万,但常驻的只有约九千人。绝大多数“横漂”只能在这里停留三到五个月,只有极少数能坚持超过一年。若能在横店生活三年以上,就基本被视为“土著”。
郑薇的经历并非个案,甚至不是坚持时间最长的。2015年,尔冬升导演的电影《我是路人甲》上映,获得了一定好评。影片中饰演自己的角色被观众记住的沈凯,就是横店的一名群众演员。此前,他在徐克导演的《狄仁杰之神都龙王》中只拍到了自己的“头顶”。尽管如此,他依旧选择在横店坚持演戏。
2016年,沈凯参演了《女医·明妃传》,2018年参演《夜天子》,2020年出演《封神之人鱼传说》,但都只是小角色。直到2024年,他已经在横店奋斗了十二年,出演超过八十部影视作品,但累计出场时间仅有几分钟。2024年11月,微博视界大会授予沈凯“金叶荣耀”奖,以表彰他对影视事业的执着热情。这也是他迄今为止在媒体面前露脸时间最长的一次。
横店,是一个极为特殊的地方,这里承载着无数最真挚的梦想,却又满是幻灭与现实的碰撞。形形色色的人汇聚于此,有的因梦想而来,有的则因无梦而留。有人因失望而离去,也有人满怀希望不断涌入。横店,正是这样一处梦与现实交织的舞台。
发布于:山东省新宝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