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45年6月24日,这一天在历史上原本极其普通,却因为一群中国劳工的反抗而注定不再平凡。那天夜里,一声枪响打破了沉沉黑夜的寂静,数百名中国劳工奋起反抗,他们拼命夺取枪支,击杀残暴的监督,随后冒死冲向海岸,期盼找到逃生的机会。对于这些人来说资生网,忍受屈辱或许还能苟活,但被当作牲畜般虐待,已是人性无法承受的极限。带头领导这场暴动的,是曾任国民党军连长的耿淳。
这位出身河南襄阳的汉子,原本家境小康,家里开着一间茶馆,因此得以读过五年私塾。1937年“七七事变”爆发后,全国上下掀起抗日热潮,耿淳也义无反顾投身战场。凭借作战勇敢,他逐渐晋升为上尉连长。1944年,奉命防守洛阳时,他所在部队与日军激战,炮火从清晨轰到傍晚,死伤惨重。为了掩护大部队撤退,耿淳拼死坚守,最终因腹部中弹并多处受伤而昏迷,醒来时已成为俘虏。
他原以为会被关押在国内,没想到却被押解至日本本土。两个月后,他才明白资生网,自己和数百战俘被编入劳工队,实则就是另一种集中营。起初约300人,被分组后做着最繁重的体力劳动,后来人数扩展到900人。耿淳因军衔被推举为劳工队长,而副队长则是一名八路军战俘。每天十几个小时的劳役,换来的却只是少得可怜的食物残渣。寒冬腊月里,他们穿着单薄衣物挖冻土,稍有怠慢就会遭到皮鞭、棍棒甚至火烧的虐待。日军眼中,他们的性命不及牲畜。饥饿、寒冷、伤病让人接连倒下,许多人活活被折磨致死。逃跑更是奢望,三米高的电网与重重枪械像死亡的屏障,牢牢困住了所有人。
展开剩余57%在生不如死的境地中,人们逐渐萌生了反抗的念头。既然死亡无可避免,不如拼尽最后一搏。于是,耿淳和几位有军旅经验的人制定了周密计划:先杀死日本监工,随后迅速突围到海岸,设法夺船南返。所有人心知此路凶险无比,成功的希望渺茫,他们甚至提前准备了自尽的方法,以免再次落入敌人之手受辱。
1945年6月24日中午11时,劳工们终于举起反抗的大旗,这就是后人称为“花岗暴动”的事件。然而因饥饿疲惫、武器匮乏,他们面对四千多日军围剿,很快败下阵来。大批人被捕后遭到惨无人道的折磨:在烈日下被迫下跪三天三夜,不给水喝,不给饭吃。数日后,尸体堆积成山,惨状令人发指。这场暴动最终以“花岗惨案”的悲剧收场。耿淳作为首领,曾企图上吊自尽,却被发现并遭受酷刑,最后被判处死刑。
然而命运峰回路转。就在9月11日判决宣布之际,日本已无条件投降。耿淳侥幸免死,而那些凶残的日本监工却被送上审判席,最终伏法。耿淳自己也分不清,这是一种幸运还是更深的痛苦。回忆起牺牲的同胞与战友,他心中涌动着难以言说的悲恸。但当他踏上归乡的船,迎着海风重新呼吸自由空气时,他明白:国家还在,他也还活着。
回到家乡后,耿淳选择做一名普通农民,隐姓埋名,过着平凡的日子。然而,他和同伴们的抗争早已刻进历史。这段发生在异国他乡的血泪故事,不仅是对侵略的控诉,也是对民族精神的见证。花岗暴动的悲壮,提醒后人铭记历史,珍惜如今的和平生活。
发布于:天津市新宝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