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月1日尊鼎配资,长江日报记者前往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采访了97岁高龄的王庭义老人。王庭义曾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老战士,参与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,至今已年逾九十。王庭义老人回忆起他的抗战经历时,眼神中透出一种坚定与沉思。
王庭义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经历尤为值得一提。当时,他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45师师属山炮营的基层指挥员。在著名的朴达峰阻击战中,王庭义指挥四门山炮精准轰击敌人,累计发射超过3000发炮弹,成功歼灭了超过300名敌人。在上甘岭战役中,他指挥的炮火为志愿军步兵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援,频繁打退了敌人的进攻,为战场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。
王庭义老人亲自讲述了他的成长故事。他出生于1928年3月25日,家乡在河南省林州市的合涧镇大南山村。父母是贫苦农民。年幼时,他的父亲因组织贫困农民抵制捐税,遭到国民党军队的残忍杀害。从那时起,王庭义便怀有一颗强烈的反抗心,深深憎恶那个压迫贫苦百姓的旧社会。
展开剩余76%抗日战争期间,王庭义所在的村庄也未能幸免于日军的暴行。1940年,得知日军将要进行扫荡,王庭义与一位小伙伴躲进了山洞。当日,日军的暴行令王庭义愤怒不已,尤其是目睹了一名日本士兵强奸村中15岁女孩的事件,深刻激发了他对抗战的渴望。然而,身处困境的他当时只能忍气吞声,心中对日军的仇恨更为强烈。
1943年,日军再次来袭,王庭义不幸被抓,遭受了严重的伤害——日本士兵用刺刀砍伤了他的头部、刺破了脖子,甚至割伤了双手。但他凭借坚韧的意志,在敌人离开后趁机逃脱,艰难地回到了安全地带。
由于连年旱灾和蝗灾尊鼎配资,家乡的百姓苦不堪言。1944年冬天,王庭义和母亲、妹妹一同前往山西投靠亲戚。幸运的是,亲戚无偿提供了土地和住房,帮助他们度过了艰难时光。
1945年,随着八路军的解放,王庭义和家人也迎来了新的希望。中国共产党开始进行土地改革,将土地分配给贫苦农民,王庭义一家因此得到了更多的土地和房屋。
1946年,王庭义响应号召,加入了人民军队。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战乱之中,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破坏了停战协议,发动了对解放区的进攻。在家人的支持下,王庭义决心投身革命,报仇雪恨。
1947年初,他如愿从军,参加了太行军区第四分区46团,成为了一名炮兵。1948年,王庭义荣幸加入了中国共产党,并在随后参加了多次重要战役,如解放洛阳战役、淮海战役、渡江战役等。他在这些战斗中立下赫赫战功,先后荣获三等功和二等功。
特别是在1948年攻克洛阳的战斗中,王庭义差点丧命。当时他正与战友操作迫击炮,突然敌人的炮弹爆炸在离他不到一米的地方。幸好那枚炮弹是哑弹,否则他早已命丧黄泉。
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,王庭义投身于保家卫国的行列。1951年3月,他被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45师山炮营,开始了艰苦的抗美援朝之旅。在朝鲜,他指挥山炮营多次成功阻击敌人,最为人称道的是他在朴达峰阻击战中的表现。在那场战斗中,王庭义指挥山炮轰击敌人,共发射炮弹3000多发,成功歼灭敌人300多人。接下来的上甘岭战役中,他为我军提供了坚强的炮火支持,打退了敌军的多次进攻。
在长达43天的上甘岭战役中,王庭义和战友们的山炮连每天都会发射上百发炮弹,保障我方步兵的作战需要。即使山炮频繁发射导致了后座力装置失效,战友们也毫不退缩,手动推动炽热的炮管继续发炮,为胜利的曙光不断付出。
1954年3月,王庭义完成了抗美援朝的使命,返回国内。之后,他转业至湖北省机械研究所,度过了平静的晚年。
王庭义老人育有三子女,家庭和睦。他时常告诫年轻人,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幸福,脚踏实地工作,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。
发布于:天津市新宝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